土壤污染檢測是不是只有重金屬超標的問題
土壤污染與糧食安全的關系極為復雜,且不說不同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溶解性不同、毒性不同,在土壤—植物系統中遷移能力不同,以及在植物體內積累部位不同,甚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有著極大不同。
土壤污染檢測單就鎘這一元素來說,土壤條件(如養分、酸堿度、氧化還原狀況、植物類型、氣候等)會對鎘在作物中的積累以及鎘的人體健康效應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一些酸化嚴重的土壤、電傳導率很高(高濃度鹽分)的土壤,或者有機質很低的土壤因鎘的高度活性,在很低的總鎘濃度下就會導致作物體內鎘的大量積累,甚至出現“不超標的土壤(0.3毫克/千克)會生產出超標的糧食(大米,0.2毫克/千克,花生0.5毫克/千克)”的情況。
一些國家和地區設置的耕地土壤鎘含量標準其實遠高于中國大陸的0.3毫克/千克,比如我國臺灣地區土壤總體上要在總鎘含量在4.0毫克/千克以上才產生鎘米(0.4毫克/千克),其差異的原因總體上可以歸納為土壤健康程度這一概念上。
另一方面,從土壤到食物到人體,很多元素特別是鐵、鈣、鋅等都會對鎘的土壤有效性、鎘在土壤植物—系統中的遷移能力、食物本身的營養獲益和污染風險的平衡、人體對重金屬的吸收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土壤的健康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糧食的衛生安全與營養安全。因此,期待土壤污染治理不是單純地糾結于土壤重金屬含量高低或達不達標這一因素上,而能從土壤整體健康改善的角度上來做文章。
上一條: 廢水監測公司?的處理依據
下一條: 土壤污染檢測當前土壤修復面臨困境